加拿大放射学家蒂尔和麦卡洛克等
通过研究确立了干细胞的概念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托马斯等人开始
对白血病患者逬行骨髄移植的治疗试验,
并于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相关方法
格登教授将从青蛙皮肤细胞中采集的
细胞核分两步植入卵子,在全世界第一个
利用成体细胞核培育出了 “克隆动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汤姆森等人使用
不孕不育治疗(体外受精)中剩余的
受精卵培养出了 ES细胞
对于再生医疗成为现实的期待与日俱增
京都大学的山中教授等人通过对
患者自身的体细胞逬行简单的基因操作,
人工培养出了机能与ES细胞相同的iPS细胞
再生医学研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关注
实施世界第一例由i PS细胞培养的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移植手术
厚生劳动省颁布并实施
《确保再生医疗等安全性等相关法律》,
根据对人员生命及健康产生影响的程度,
划分为“第一类再生医疗”、
“第二类再生医疗”、“第三类再生医疗”,
规定了其各自需要办理的手续
京都大学首次iPS细胞移植实现了人类帕金森的治疗。
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变性、脑部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死亡引起的,
京都大学的教授将iPS细胞做成神经元细胞注射到患者脑内,
实现了移植的细胞存活扩增,
接下来还要防止细胞癌变,观察安全性。
日本的干细胞疗法
日本是全球唯一对再生医疗立法的国家,每年约有2000例临床应用案例,无一例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获日本厚生劳动省审批通过的干细胞抗衰治疗机构,才能取得抗衰治疗所需的所有资质。经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审批认定,方能成为担任审查第1种、第2种、第3种再生医疗提供计划的“特定认证再生医疗委员会”。
日本厚生劳动省根据再生医疗相关法律(平成25年法律第85号)对组织和组织备份进行处理、培育以及保存颁发的许可。
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Self-renewing),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Stem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为:
1、对组织细胞损伤的修复;
2、替代损伤细胞的功能;
3、刺激机体自身细胞的再生功能。
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2015年干细胞在全球的市场规模为635亿美元,估计2016年会达到789亿美元,在2020年将会达到1745亿美元。
2013年7月1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批准利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开展视网膜再生医疗研究。日本政府已将再生医疗等尖端医疗技术作为“新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支柱,期待通过发展和应用再生医疗技术,促进日本经济增长。
目前,日本有关方面加大了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人工皮肤、脏器、软骨等再生医疗领域以及护理用机器人等尖端医疗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日本政府期待通过促进医疗技术领域的进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尖端医疗技术的实用化,创造出新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运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再生医疗前景广泛,诸如脑梗塞、脊髓损伤、帕金森病、急性肝炎、糖尿病、干眼症等病症都在其应用范围内。一旦正式投入大规模应用,该技术将大大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负担,成为再生医疗方面的主力军。在日本,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应用方面已经出现商业化动向。相关风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已经在角膜再生、改善心衰的心肌细胞、帕金森氏症和脊髓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试验,日本政府也准备在5~7年内转入临床应用,再生医疗商业化悄然开始。日本市场调查公司估算,到2020年,全世界再生医疗产品的市场规模将接近1万亿日元,是2010年的30倍。2010年仅为2亿日元的日本国内市场预计将激增到近1000亿日元。不过,该公司对截至2020年的市场预测指出,利用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产品规模还很小,带动再生医疗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力是癌免疫细胞医疗,以及利用原本就存在于人体内、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的“成体干细胞”的技术。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再生医疗市场预计至少等到本世纪20年代以后才能全面建立起来。